<s id="ummkj"><acronym id="ummkj"></acronym></s>

<em id="ummkj"></em>

    首頁 財富 > 正文

    【當前獨家】搬進新村 過好生活——記武威涼州區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

    本網記者張振國通訊員賀興焱張珊珊


    (資料圖片)

    最美人間四月天。漫步在鄉村小道,遠處雪山聳立,近處詩意田園。從高處遠眺,青磚黛瓦的嶄新民居鱗次櫛比,寬敞通達的水泥路連接著每家每戶,集中建設的養殖暖棚區人頭攢動,一派繁忙。醫院、學校、廣場、幼兒園、衛生室、小游園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保障著群眾的生活所需,這里便是武威市金山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

    搬出老宅,住上新房,開啟新生活。當地群眾曾經的“安居夢”如今成了現實。去年以來,涼州區把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作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舉措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長遠之計,立足實際,高起點規劃、高效率推進、高標準落實,有力有序推進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盡最大努力讓人民群眾通過避險搬遷優其屋、舒其心、樂其業。

    科學謀劃精準施策

    涼州區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內蒙古高原的交匯地帶,是甘肅省西部地質災害較為發育的縣區之一。全區地質災害易發區為南部沿山地帶,涉及9個鎮、27個村、157個村民小組,最典型的是地處祁連山沿山地帶的金山鎮,全鎮66%的農戶處在地質災害威脅區,34%的農戶處在生態敏感區,嚴重威脅著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022年,涼州區實施金山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修建新民居住宅376戶,搬遷群眾376戶1324人,同步配套學校、衛生院,全鎮常住人口和公共服務機構整鎮搬遷,當地民眾居住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

    在涼州區金山鎮安置點上,錯落有致的新民居在暖陽下自成一景。村民董成柱去年10月搬進了安置點80多平方米的新房子里。讓他更開心的是,政府給他們補貼了10萬元,自己僅花了6萬塊錢,還給配套安裝了太陽能、暖氣。對于50多歲的他來說,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董成柱說:“房子寬敞明亮。上廁所,用水都方便,出去打個工也放心。學校、衛生院在旁邊,上學、看病買藥比以前方便多了?!?/p>

    在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中,涼州區對標“六種類型”,在充分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科學合理提出了“五年規劃、三年完成”的建設目標,高標準編制《涼州區2022—2026年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實施方案》,將安置點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鄉村建設規劃結合起來,堅持以房子為核心,統籌兼顧基礎配套、產業發展、就業保障、社會服務、生態保護等多重效應,全力打造讓群眾居住更安全、生活更便利的現代化農村。

    2022年建設的6個安置點,搬遷的875戶3196人,已全部入住。2023年,涼州區實施金山、張義、西營、康寧4個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集中力量解決813戶2838名群眾住房安全問題,并同步扶持發展養殖業和食用菌產業,讓群眾安居更安心。

    創新模式釋放紅利

    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和富民產業,是民之所盼也是發展所需。2022年,涼州區守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保護生態環境兩條底線,用足用活“10+5+N”政策,積極爭取中央財政和各類補助資金3960萬,統籌整合鄉村振興、住建、交通、水務等部門涉農項目資金4886萬元,為持續推進搬遷提供資金保障。

    創新搬遷安置模式。制定金山鎮整鎮搬遷規劃,計劃利用三年時間,把全鎮6個村的1361戶4161人集中搬遷到一個安置點。同步為孤寡老人建設幸福院40套,打造設施完備、功能齊全、宜居宜業、治理有效的新社區,為解決農村“空心化”問題探索新路徑。

    同步配套基礎設施。統一配套水、電、路、網等基礎設施和學校、醫院、托幼、金融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步推進改廁、改灶、改暖和垃圾清運、生活污水處理,實現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共建共用,讓群眾放心入住、舒心生活。

    同步抓好產業就業。堅持把產業和就業與搬遷安置同規劃、同部署、同推進,2022年投入資金810萬元,統一規劃建設高標準養殖暖棚200座,已進畜2749頭只,今年計劃新建300座,推行標準化、規?;洜I。健全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因人施策開發公益性崗位、安排就地務工、組織勞務輸轉,實現搬遷家庭每戶至少有1人就業,群眾務工就業方面的收入較搬遷前人均增加了1500元。

    同步開展恢復治理。按照“一戶一宅、占新騰舊”要求,本著“知情自愿、公開公正”的原則,積極推進舊房拆除和舊宅基地復墾,2022年搬遷騰退的522畝舊宅基地已全部復墾。遷出區因地制宜恢復生態,實現“人退山綠”;安置區開展“一村萬樹”行動,完成綠化8.54萬平方米、栽植苗木1.2萬多株,最大限度釋放生態效應。

    在康寧鎮新寨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施工現場,多臺挖掘機來回作業,剛挖好的地基坑道片片相連,工人們正在安裝澆筑模具,項目建設緊張有序推進。新寨村村民王大興在了解了搬遷政策后,最先報名、交了押金。

    “現在政府實施的避險搬遷項目,住房有補貼,銀行貸款還給貼息,自己交的也不多,就能住上新房子。所以我第一時間報了名交了押金,希望房子早點建好,早日住上新房子,過上好日子?!睕鲋輩^康寧鎮新寨村村民王大興說。

    2023年,涼州區以“三抓三促”行動為契機,實施的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項目計劃投資2.7億元,在金山、張義、西營、康寧4個鎮集中力量解決795戶2863名群眾住房安全問題,并同步提升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目前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預計年底搬遷入住。

    壯大產業筑牢根基

    “住得好”是第一步,“有錢賺”是搬到新居的村民最關心的事情。為保證搬遷群眾生產生活底色足、成色好,涼州區緊盯富民產業培育,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增加群眾收入的重要渠道,結合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協作幫扶等,下大力氣扶持搬遷群眾發展增收產業,最大限度方便群眾、最大程度富民增收,持續寫好搬遷“后半篇”文章。

    在涼州區張義鎮劉莊村收縮安置養殖產業園,4座新建的標準化牛舍里養殖著近千頭牛。

    “現在咱們村的搬遷群眾不僅住上了新房,還有了致富增收的新產業?!贝妩h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國鵬說,張義鎮在劉莊村收縮安置點配套了千頭牛場項目,有養殖能力的人可以進場養殖。同時,也可以由大戶來承包經營,農戶分紅,讓村民得實惠,“給老百姓提供一個自主發展的基地,大家伙的日子越來越有奔頭?!?/p>

    在金山鎮崖灣村,村民張光洲正在養殖棚里打掃棚舍、喂食草料,開始一天的新生活。

    說起新生活,張光洲心里像喝了蜜一樣甜?!艾F在住上了新房子,政府還給我們修了養殖棚,種地養?,F在收入高多了,往后我會把牛越養越多,把日子越過越好?!?/p>

    如今,放眼涼州區金山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一棟棟新房,讓搬遷群眾有了安居之所;一座座養殖場,讓群眾有了樂業之基。

    “按照‘搬得下、穩得住、能致富’原則,我們2023年計劃建設高標準農田1.4萬畝,已開工建設35萬方抗旱應急調蓄水池,不斷夯實農業基礎。按照‘一戶一棚’養殖模式,建設養殖暖棚600座,不斷增強群眾年收入,拓寬群眾勞務收入,全鎮設置公益性崗位46個,穩步增加群眾務工收入,堅定群眾搬遷致富的信心?!苯鹕芥傸h委書記邱生平說。

    在發展農業的同時,涼州區還注重激發群眾創業激情,鼓勵城鎮社區、工業園區、龍頭企業吸納搬遷群眾就近就業,拓展衛生保潔、設施管護、護林員等公益性崗位,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融得進、逐步能致富。2022年涼州區共投入資金810萬元,統一規劃建設高標準養殖暖棚200座,已進畜2749頭只,2023年計劃新建300座,推行標準化、規?;洜I。目前,群眾發展產業的收入較搬遷前人均增加了1060元。

    安居,是民生之要。從“憂居”到“優居”,隨著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程的有序實施,一幅幅和美鄉村的畫卷在涼州大地上徐徐展開,生態美、產業優、文化興、百姓富的幸福美好新涼州的美好愿景在眼前愈走愈近……

    標簽:

    精彩推送

    baoyu国产精品无码
    <s id="ummkj"><acronym id="ummkj"></acronym></s>

    <em id="ummkj"></em>